学术活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管理 > 学术活动 > 正文

弘毅讲坛——单分子层分子晶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发布日期:2024-10-15 浏览量:

弘毅讲坛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座六百九十五期


报告题目:单分子层分子晶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报 告 人: 浪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主 持 人:杨朝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间:20241019日(星期六)下午15:15

  点:中山图书馆报告厅

组织单位: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江浪,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于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助理研究员留所工作。201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回国,任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现发表SCI期刊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10000余次,H-index 60。担任Wiley旗下Nano Select杂志副主编, Chin. Chem. Lett. 编委,化学通报编委,中国化学会分子光子学与激发态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奖学金,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BR计划”终期评估优秀。

报告内容:

共轭分子材料因其结构可设计、性能易调控、低温制程和柔性好等独特优势,驱动新分子、新物性、新理论和新功能创新,在信息技术、能源转化和智能感知等前沿交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然而,以弱范德华力结合的分子材料,通常依赖极化子的“跳跃模式”来实现电荷传导,导致载流子迁移率低,严重限制了高性能有机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发展。在具有周期排列和低缺陷浓度的分子晶体材料中曾观察到类似于传统无机半导体中的类能带输运行为,其迁移率获得大幅提升,有望满足有机半导体芯片产业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聚焦分子晶体材料的输运机制和高性能器件与电路应用,通过创制新分子材料实现了高质量单分子层晶体的可控制备,融合原位器件测试装备搭建,揭示了类能带电荷输运的缺陷机制和性能提升关键因素,构建了低缺陷、低接触电阻高性能器件,并推动了单分子层电路应用。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